无人机水域巡查
无人机可搭载高清相机、热成像、变焦相机等设备对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进行高空高速巡查。基于无人机的空中视角,能够让巡查人员获取更广阔的视角,不错过任何细节。高清数字图传系统能够获取5公里-50公里范围内的实时图像信息,自动飞行航线设定等功能,使整个无人机水利巡查过程高度自动化,极大节省人力。启飞应用的无人机系统在水域违建、河流污染排放、水上违法治理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违建查处:水利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从高空进行水面巡查,可以有效发现占用河道、湖面、威胁航运、水利安全的的各种违章建筑,净化水域,排除安全隐患。
污染排查:水利无人机搭载30倍变焦相机和热成像相机,可以有效发现各种污水偷拍点,高清相机可以对污染程度、分布等现状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帮助污染治理应对。
违法船只处理:水利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可以有效发现违法吸沙船、违法捕鱼船等违法船只,热成像相机可在夜间识别船只,为水面执法提供全天候保障。
无人机水环境监测
无人机作为一种强大的任务平台,除了可以进行水域巡查发现排污点以外,还可以搭载各种环境设备和仪器,用于水域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工作。
水体取样:水务无人机取水系统,可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操作,获取5-10公里范围内精确点位和水下深度的水体样本,可以极大降低原有的取样成本,同时也完全规避了作业人员可能面临的任何安全风险。
水体分析:水务无人机水体分析设备,可以对水体进行实时的分析,水质监测探头深入水中1-2米,可准确监测水质的实际情况,排除无人机或水面可能存在的干扰。
水域植被分析:水务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可以获得水域的多层管普图像,并基于此对水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进行分析判断。相较于传统手段,极大地调高了效率和准确率。
无人机水旱灾害防治
无人机作为一个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具有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高分辨率、机动灵活等特点,是卫星遥感的有力补充,也是对地面常规水利信息监测、突发灾害应急处理的重要补充手段。
水域建模:防汛无人机航拍获取的高清图像,通过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可以生成水域及周边的高精度的三维影像模型。
淹没推演:防汛无人机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基于真实的地面三维场景对洪水的淹没进行推演分析。从而做到提前推演,排除隐患和制定应对方案,为防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影像对比: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存储水域内各个时期乃至各个时期内不同时间点的三维地理数据,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为水利研究和规划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无人机抗洪抢险
长期以来,我国在防汛方面的监险抢险方法和工作都较为传统,缺少更加准确、科学和便捷的相关设备及技术,而防汛无人机技术的出现,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防汛抢险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灾情勘察:洪涝灾害发生时,获取灾害区域的实时现场信息,对于灾害的处理和应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防汛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可以快速高效获取现场动态信息,同时避免了人员现场勘查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应急救援: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时,往往会导致很多来不及疏散的人员被困在洪水中的危险区域,传统上需要救援人员乘坐小艇甚至是徒步涉水来救援,存在相当的风险,无人机抛投系统,可以将救生衣等物资直接空投给被困者,甚至可以将救生绳传送给被困者,大大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信中继:洪涝灾害中,基础设施往往都会容易遭到破坏,公路被毁,通信中断,此时,利用无人机搭载信号中继装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大面积的区域提供信号中继服务,从而保证灾害区域内的通信畅通,各种信息能及时传递。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