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电网线路架空分布很广,又长期处于露天之下运行,高压线路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大自然变化的影响。配电线路设备种类较输电线路多而复杂,所以电网巡视时除上述各项进行巡视检查外,还应对特殊设备进行巡视,如果这些线路全部由人工进行巡检的话,是很不现实的。
开拓无人机电力巡检应用
传统的电力巡检方式,人员作业风险高、效率低。为了改变线路运维人员捉襟见肘的现状,近几年,无人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开始无人机巡检试点。2013年,南方电网开始部署在全网推广输电线路机巡作业,国家电网也在十个省份推广新兴巡检模式试点2015年和2016年全面推广。
日常巡视中,根据不同的地形,电力无人机巡视效率约是人工的6倍到10倍;对于导线上外飘物隐患的处理,传统人工需要5-8小时,且线路需要停电,利用无人机巡检作业,可快速清除外飘物,用时只需15-20分钟。无人机巡检如搭载红外测温设备,现场人员大约十分钟就能完成过去约40分钟的人工登塔测温作业,工作效率提升了4倍。
依照南方电网规划,2020年将实现“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智能化、可视化巡检模式。其中,广东电网公司在《“十三五”输配电线路“机巡+人巡”协同巡检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20年广东电网公司要实现110千伏及以上线路机巡覆盖不少于90%,机巡占比不少于60%,线路巡检成本降低20%以上。
规范化与市场化,齐同并进
从国家电网来看,“十三五”发展要求以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为目标,科学有序推进直升机、无人机、人工相互协同巡检工作,最终建成“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新巡检模式,持续提升输电线路巡检质量、效率、效果,实现安全、成本、效能整体最优。
至2020年,持续完善无人机机群配置和基地建设,实现无人机巡检能力的优化配置;优化完善无人机巡检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各省(区、市)公司无人机巡检系统按需配置,全面实现标准化作业;全面开展输电线路直升机、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
《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全面推进“十三五”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南方电网办〔2016〕1号)、《南方电网公司“十三五”电网运营规划》、《南方电网公司“十三五”创新驱动规划》指出:全面推行“机巡+人巡”的巡线模式,大力推进先进技术与装备应用,开展“机器代替人”的综合研究与应用,推广监测检测技术、智能作业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无人机、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